前不久,总投资达4.1亿元的上海医药集团(本溪)北方药业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在本溪市高新区正式竣工,这个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的项目也是上药集团在上海以外首个全程自行创建的全资子公司。伴随着生物医药企业的加速集聚,中国药都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规模化优势正在逐步显现。预计今年中国药都可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较2013年增长2.05倍,年平均增速达19.68%。
作为本溪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区”“试验田”,中国药都的建设已走过了8年多的时光。再回首,这是本溪励精图治、众志成城寻求新突破的8年,是本溪人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不辞辛劳努力拼搏的8年,是中国药都以创新要素造就惊世吸引力的8年,也是本溪经济实现多元发展的8年。8年的时间,中国药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新城市、新业态开始逐步形成和完善,让本溪这座老工业基地寻找到了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的突破口。
时间改变了中国药都的内在底蕴。在坚持一手抓项目引进,一手抓产能释放的前提下,这里先后集聚了包括上海医药、上海绿谷、华润三九、恒康药业等多家国内医药百强、上市公司和世界医药50强企业日本卫材、韩国第一大处方药生产商大熊制药等国际知名企业在内的医药类项目126个。其中,高新区通过GMP、GSP认证企业49家,注册划转药械品种652个,并有3户医药企业实现新三板上市。今年前10个月,这里共有8户企业纳税突破千万元,10个单品种销售收入超亿元。“中国药都、健康之都、沈本新城、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和“产业为重、科技支撑、大学为要、产城融合”的发展原则,正不断从绘制的蓝图变成迅速发展的产业项目、创新载体和城市基础设施。
以科技为支撑,以产学研用为体系,正是中国药都发展壮大的根基所在。如今,这里已先后引入国内外高层次科研机构50家,全力打造了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医药临床研究等8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内外企业提供技术、产品、金融等相关服务2.5万余项,收入超5亿元。引进中组部“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等国家、省级人才40余名,承担国家“863”“973”及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科研课题110项,拥有在研品种374个,完成成果转化147项,初步构建了立足本溪、辐射辽宁乃至东北三省的科技创新体系。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医药职业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医药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相关高校入驻,为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时间改变了中国药都的外在模样。近年来,高新区新增投入5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道路、供电、供水、供热、通信光缆、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等百余项工程建设,药都大街、木兰路、丹阜高速石桥子高速口改造、站前大街、客运枢纽站、沈丹客专等重大交通工程陆续交付使用,省实验学校本溪分校、剑桥国际学校等项目相继建成,都极大地方便了这里居民的生产生活。目前,高新区建成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配套4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11万,有效拓展了本溪城市空间,走出了一条产城高度融合、互为支撑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