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咱村开展3年了。随手就能为环境作贡献,这利国利民的好习惯我们真是养成了!”12月初,盘锦市大洼区榆树街道曾家村村民石广文谈起正在实施的垃圾分类,认识程度之高令人赞叹。早在2014年11月,石广文家就是曾家村推进垃圾分类50户试点家庭之一。现在,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盘锦广大农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的垃圾分类,是盘锦市多层面立体化守护一方净土的重要举措。盘锦市在全面实施“土十条”进程中,成立了市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在关闭搬迁畜禽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管、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等项工作上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有效建立起了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库。
早在2013年底,盘锦市就积极推进垃圾治理工作。通过开展“垃圾歼灭战”,他们对村内村外、城区周边等部位的各类积存垃圾集中彻底清理,一年多时间累计取缔垃圾堆6.5万座,清理垃圾173.3万吨,配套建设垃圾收集池605个、收集箱4177个、处理场9处,实现了农村环境的根本改善。到2015年7月,盘锦市建起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初步建立,盘锦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做好畜禽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关闭搬迁。盘锦市积极配合畜牧部门,全力指导推进各县区、经济区开展畜禽禁养区内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关闭或搬迁工作。截至目前,各县区、经济区畜禽禁养区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关闭或搬迁方案均已编制完成,确定了工作明细表和时间表,并积极推进关闭搬迁工作。今年年底前,盘锦市将全部完成确需关闭或搬迁的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管,全力推进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和生态恢复工作。盘锦市委、市政府坚持从严从实、真抓实改、立改立行,加大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清理整顿力度,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他们加快油田生产设施整改,制定加快退出及生态恢复方案;实施退养还滩工程,恢复河口湿地环境,现已完成退养还滩1533公顷,恢复成自然岸线,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功能不萎缩”;稳步开展自然保护实验区内村屯移民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恢复湿地生态环境。
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盘锦市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原则,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他们严格落实“多规合一”,形成总量上限、生态红线和资源生态环境底线“一张图”;严格建设项目源头控制,发改、经信、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在产业政策、土地审批、规划、环境保护等进行源头管理,有关部门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优选,严控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调整淘汰与提质增效并举,综合运用法律、标准、市场及政策扶持等手段,加快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清理小炼油、小化工、废品收购站等“散乱污”企业,为全市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今年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辽宁开展环保督察工作期间,盘锦信访案件占全省总量的1.3%,为全省最少;案件按时限办结率和信息公开率均达到100%,结案率最高。在全省14个地级市中,盘锦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为零投诉;在全省县区中,辽东湾新区为零投诉。督察组向我省反馈督察意见中,高度肯定了盘锦美丽乡村建设和“退养还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