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锦州市委、市政府结合前两年集中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农村环境建设年活动打下的良好基础,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大背景下,决定在全市范围启动实施城乡小街小巷建设工程。这是市委、市政府继“两河”治理、南山公园建设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也是锦州市2017年城建工作的重头戏之一。本着“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的务实精神,把城乡小街小巷建设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大事来抓,围绕拆、建、绿、亮、美、管,让锦州城乡的小街小巷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小街小巷建设工程真正建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城乡小街小巷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市主城区及各(县)市、滨海新区主城区;涉农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全市所有行政村;居民小区。通过道路硬化、绿化,排水边沟建设,路灯照明设施安装,拆除违章搭建物,清理占道经营摊点和占道招牌,清理乱贴乱画,设置环卫设施,确保市政及乡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达到路平、灯亮、增绿、排水畅通、设施完好的目标。市、县(市)主城区和农村共13816条小街小巷彻底改变“脏、乱、差、破”的现状。
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重视下,在城乡小街小巷建设改造过程中,市住建委始终把人文关怀融入改造工程中,既坚持标准,又积极适应广大群众的要求,多倾听群众意见,实行人性化设计和施工,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锦州市在整个小街小巷建设工程中严把施工队伍招标关,严把工程标准、施工质量关,严把安全生产关,严把文明施工关。
自3月25日市主城区小街小巷工程率先开工以来,历时7个半月,主城区101条小街小巷建设工程圆满竣工,彻底解决了小街小巷坑坑洼洼、排水不畅、路灯不亮等百姓关心的“家门口”问题。在市区内,建设改造后的小街小巷平坦、整洁,告别了昔日饱受群众诟病的坑洼路面,既有红花,又有绿草,安装了垃圾箱,配备了休闲座椅,有些道路还重新安装了排水系统,即便雨天来临,也不用再担心“水浸街”。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状况,给群众出行带来便利,优化了市民生活环境,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无不拍手称好,并为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分出力。